2019年10月09日

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之“僵尸账户”的反洗钱风险点


案例经过


         2019年8月14日,某行一对公企业客户的账户在自助终端上发生了一笔100万大额转账业务,触发了“非营业企业大额支付”的监测模型。经网点工作人员核实,该企业营业执照已经注销,但该企业在银行的对公账户没有及时销户,账户使用时触发了监测模型,存在较大风险。


案例分析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令《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2007〕第2号)第二十二条第六款规定,对先前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完整性存在疑点的,金融机构应当重新识别客户


     再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第三十二条第四款的规定,金融机构不得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或者为客户开立匿名账户、假名账户。由于客户身份证明文件已经过期,未对客户身份进行重新识别且未对客户账户进行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使得银行暴露在风险之下。



案例启示


第一步:金融机构应排查各支行网点的对公账户是否存在证件过期的情况;


第二步:通知证件过期的客户在一定期限内前来网点进行客户身份的重新识别及资料留档;


第三步:对在规定期限内未完成客户身份重新识别的客户账户依照规定采取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


对症下药


《洗钱风险管理实操之客户身份识别及案例分析》课程大纲


【课程对象】

      分行法律合规部、分行运营管理部、内控经理、支行长、客户经理、理财经理、反洗钱报告岗、反洗钱专员、柜员及会计主管等


【课程收益】 

       2019年1月至2019年8月,监管部门已经对多家金融机构开出了约八千多万元的罚单,约85%以上的罚单为双罚制。其中“未按照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为主要的违法行为,占比约为40%。本课程通过解析当下国际反洗钱合规的发展趋势和最先进的反洗钱实操方法,结合我国监管的实际需求,把丰富的实操案例融入培训课程,切实解决商业银行洗钱风险管理中关于客户身份识别实操上的“痛点”和盲区,让学员“听得懂、学得会、用得着”,真正解决学员在日常工作中面临的反洗钱合规问题。


【课程时间】1天(6 H)


【课程大纲】

      导入环节——部分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反洗钱处罚数据分析

       国内/国际反洗钱监管处罚趋势分析


一、银行人应知应会的洗钱风险管理

   1、洗钱发展史

   2、为什么会存在洗钱行为

   3、暴露在洗钱风险下的机构

   4、反洗钱的意义及反洗钱工作的履职对象

   5、中国反洗钱法律制度体系

   6、反洗钱V.S. 洗钱风险管理—在洗钱风险管理中业务部门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二、反洗钱下的客户身份识别——了解你的客户(Know Your Customer, 简称KYC)

   1、通过客户身份识别来了解你的客户

   2、为什么要进行客户身份识别

   3、如何执行客户身份识别——自然人客户与非自然人客户的客户身份识别

   (1) 自然人客户的“四步识别法”

     举一反三:业务办理过程中如何识别客户的异常行为?

   (2)非自然人客户识别

     · 受益所有人识别要点及监管检查重点分析——2015年235号文和2018年164号文解读

   4、客户身份识别的要求

   (1)初次识别

   (2)持续识别

   (3)重新识别

     · 客户身份识别监管检查要点

   5、厅堂一体化下的客户身份识别探索——反洗钱监测系统帮我“识别”出大客户

   · 案例分析:智能柜员机存在洗钱风险吗?

   6、客户身份识别的持续识别及可疑交易报告的后续措施

   7、名单筛查

   8、客户/产品风险等级评估和分类:

   (1)根据不同风险等级的客户采取差异化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

   (2)根据不同风险等级的产品/业务采取差异化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

    · 案例分析:某行申请调低客户风险等级的案例

   9、资料存档制度